全站通栏横幅广告

关注我们

陷入中年危机的长剧,能听听这些逆耳忠言吗?

2024年10月22日刊| 总第3762期

紧急抽查:你多久没有完整地看过一部国产剧了?

从你思考答案的时间,就能窥见长剧集的困境。在没有爆款的日子里,剧集的存在感是个问题

除了体感,也有业内喜欢拿来说事的数据为证。据云合数据统计,9月只有一部《雪迷宫》被评级为S ,集均V30为2523万;

还有一部《迎风的青春》被评为S级,集均V30为1638万。

无论是S 的数量还是集均V30的数据,都创下了两年来的新低。

从发展周期看,国产剧确实步入了内忧外困的中年危机。

创新不足、人才接续不畅、路径依赖严重,这是内忧。

短视频、直播、游戏、微短剧虽都面临发展瓶颈,但仍源源不断地从长剧集抢走用户,此乃外困。

近来行业活动不少,置身在人头攒动的会场能体味到平台的心急与从业者的焦虑,很多人结合自身观察对行业提出了切中肯綮的看法,就当是保温杯里泡枸杞,今天一并列出,也许危机即是转机。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呼吁视频平台抓住日益流失的男观众。一部剧可以刻意迎合某一类人,但不应该排斥男观众,甚至仇视男观众。我们的剧越来难看,跟这种非理性的歇斯底里的性别仇视有关,还有仇老,恨幼,诋毁原生家庭,把长剧的基本盘破坏殆尽。现在抱怨长剧的观众萎缩了,这么玩命儿造,没个不完的。

这是编剧汪海林发在微博上的一段话,其实说出了很多人的疑惑:

讨好女性观众,固然是因为男性用户的商业价值低,不爱发声,不会做数据,但过犹不及啊。

毕竟,将一部分潜在受众直接拒之门外,这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个正常的商业思维。

以前我们常听到的一种解释是“石砸狗叫”,意思是又没说你你咋就急了。但话术是一回事,观感又是另一回事,当剧里的剧情和剧外的热搜都在以审判男性为乐时,观众便自然而然只剩下了女性。

在这一阶段,男性扮演的是沉默者的角色,不观看,不反驳,不知道。

只不过自今年以来,事态又有了新的变化。

春节联欢晚会上贡献了“那能一样吗”的爆梗,不断被男性网民拿来调侃;

《凡人歌》里一出“沈磊惨遭老婆嫌弃”和“霸道总裁爱上离异流产女下属”的戏码让多少人炸开了锅;

《好东西》预告片中那句“我们已经占据了太多性别红利,我们都有原罪”惊掉了多少人的下巴......

我们会从中发现两点变化, 一是沉默者不沉默了,二是他们不再理会“石砸狗叫”的说法,而是出现了“你骂你的,我打我的”这样一种战术。

在这种舆情形势下,一来,不建议剧集创作把男性角色当成唯一的审判对象,容易引发负面舆情;

二来,在用户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国产剧是时候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了。

与其说男性观众不爱看剧,不如说他们是真没什么可看的。近日腾讯视频的男频榜单上,前十名里有四部老剧,分别是《亮剑》《黑白禁区》《新亮剑》《小爸爸》,而女频榜单的前二十名全部为2024年的作品。

“降本增效”的另一种姿势

“我个人坚决不想为流量明星们打工,因为如果平台的每个戏,都一定要通过那么几个人,才能拿到这个开工的许可,才能过会,那其实不仅是我们这些创作者,更是整个平台乃至行业都在为他们打工......”

上周,《影视独舌》视频号发布了郭靖宇在初心榜青年视听大会上的一段发言,在业内引发了一定的反响。

郭靖宇的发言确实戳中了行业制片公司的一个痛点:

每个制片人手上都有一串平台认可的演员名单,只有请到了其中的一到两个,才能拿到平台投资,获得开工许可。

在这种情况下,虽说行业比起热钱涌动的那几年已然规范许多,但剧本找不来合适演员,或者即便找来了也只能赶工拍完的情况仍然屡见不鲜。

财大气粗,拥有风险抵御能力的少数制片公司还可以垫资选择自己心仪的演员,没有这般能力的团队只能瞧演员和平台的脸色。

太多剧本,要么没找到合适的人,要么错过时代的风潮,要么凑合了事,要么无疾而终。

剧评人李星文也在微博上批评了这种模式: 用过往数据确认明星商业价值,再用流量明星是否参与来决定上马与否。眼前的路越走越窄,就是这套数据体系正被祛魅和证伪。再不醒过来,全行业沉没。

郭导的底气在于,他没有用网文IP,也没有用名单上的演员,一样把《唐朝诡事录》做成了爆款,而且观众还跪求“原班人马”,说明那种模式其实不是唯一解。

“如果演员涨价涨到我雇不起他了,就算是我亲弟弟,我也会立刻换掉他。”

把花在营造数据KPI上的精力,用在创作人才的发掘、培养上;把用在高价流量明星身上的钱省下一部分,真正用到制作上,这便是“降本增效”的另一种正确姿势。

影视回归戏剧

“越是话题式、热点式、议题式的电影,越是纳入更多议题,就越容易获得票房。观众进电影院只是为了满足一种情绪,然后下沉带动更多的情绪,特像电影院直播的感觉。

“这是挺悲催的一件事,电影艺术绝不是这样。但是我们也不能指责大众,因为大众是需要传媒的,需要议题的讨论,需要完成群体情绪的释放。但这种释放本来是可以在公共传媒空间去解决的,但是解决不了,就在电影领域解决。”

这是电影导演杨超在上个月举办的北纬30°科幻电影周上的一段谈话,说的虽是电影创作,其实也适用于剧集。

在这方面,剧集比电影先行一步,也更早一步失效。

项目PPT做得话题度满满,但播出总是哑火,原因无他:悬浮、空洞、陈旧、无聊。

挑动观众情绪的自媒体爆文只需要一台电脑就能写出来,在热搜上引发讨论的信息只需要花费140个字。相比之下, 投资巨大的剧集请一群明星来演绎热搜小剧场,岂不是本末倒置?

媒体干媒体的事,戏剧干戏剧的事,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六要”“三戒”一表达

前些日子举办的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的剧集论坛上,几位嘉宾的发言也值得行业认真听取。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提出了“剧集创作六要”:向时代要主题,向生活要题材,向人物要故事,向观众要表达,向内心要情感,向创新要突破。

爱奇艺首席执行官王晓晖则提出了“三戒”:戒浮躁,戒跟风,戒胆怯。

他认为,创作不能求安逸、求舒适,要勇于走出舒适区,勇敢地去触碰过去不敢写、不会写和写不好的题材和领域,创作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决心和毅力,俯下身子低调创作。

“一表达”是编剧赵冬苓提出的现实主义具体创作法:

“如果我们要进行现实主义创作,那么就应该在作品中有自己的表达,而不能只满足于歌功颂德。有些东西,你觉得可能无法表达,你可以不写,但来到你笔下的,都应该是真实的,它是你对生活真实的观察和真实的体验,是你真情实感的表达。”

看似只是一种正确的话术,实际上很多剧都无法做到。

比如《警察荣誉》里,把老警察“和稀泥”的常见执法方式和年轻警察“依法办事”的冲突写出来,就比完美无瑕的警察形象更高明,更有生活体验,也更不让人出戏。

再比如失败者曹建军(赵阳 饰),写他的缺点,也写他的优点,就比把他设置成一个供观众审判的工具人来得更有力量。

看似只是相差一点点,但真到播出时对比观众的看剧体验,差别却不是一星半点。

文/许心强

↓↓↓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条评论

评论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2025 wiscb.com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