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通栏横幅广告

关注我们

换脸、画分镜、出妆造、开美颜……2024年影视AI正在“卷应用”

搜狐娱乐专稿(胖部/文)

影视行业卷AIGC, AI产业对影视也青睐有加。

今年的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将于10月24日至26日在浙江横店举行,指明将“结合横店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影视产业基地这一背景”分享内容。

来自约251个单位的808位嘉宾们将累计参与138场专题论坛,包括11位两院院士,15位其他院士,超两百位各类国家级人才。首场论坛主题为“AI与未来影像”;大会还将组织题为“AI 影视创作超级论坛”的千人以上的“超级论坛”,这样的“超级论坛”在大会期间仅有两场。

如此关注,源于AI产业的一种共识,即影视行业是生成式AI的良性试验田。

而这波潜在的机遇则早早挑动了行业的神经。

从2023年开始,包括主要视频平台和华策等头部公司,都在开发AI产品甚至建立了自己的大模型。如此兴趣也不难理解。从短期来看,在全球经济缺乏增长点的当下,市场乐于押注未来式产品,而AI恰恰是最能刺激公司股价的那一类发力方向。

而从长期来看,AI代表的技术创新,或将因为给部分从业者带来弯道超车机会,而推动行业性的重新洗牌。

进一步衍生的逻辑是,谁能率先做出具有行业价值的AI产品,谁就更接近行业未来的领跑位置。

类似的逻辑在AI涉及的许多行业都是成立的,只是影视行业格外具有代表性。也由此出现了一种结果——“2023年卷概念,2024年卷应用”。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实践正在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但应该说,在AI成像方面,距离真正推向市场或者更进一步地替代真人影像作品,确实还相差甚远。被Sora团队邀请拍摄AI电影的团队Shy Kids在采访中曾评价Sora“是一个产生视频的老虎机”虽然可以快速的生成素材,但结果像老虎机一样不可控制。

表现在最近的实践中,就是《传说》的AI成龙与《异人之下》的AI转制动画这两次知名操作。但从结果来看,前者被吐槽别扭、出戏甚至吓人,后者则因为AI图质感怪异备受吐槽。

原因很简单,市场没有准备也没有必要体谅AI早期的不成熟。对于观众来说,他们并不在意作品是用AI制作还是真人拍摄,重要的是获得的是怎样的体验,是否对得起电影票钱。在这方面,AI远没有准备好。

事实上,对于头部行业大厂而言,真正有价值的创新产品是赋能行业生产环节的。

或者说,正如当初的机器时代一样,AI能够替代多少行业生产环节上的人工,用电子算力提高生产效率,才是真正符合商业时代想象或者说真正具有产业价值的。

比如猫眼娱乐推出的“神笔马良”,是首个面向长剧本解析的动态故事板AI生成工具,一键生成AI动态故事板,简单来说就是帮剧组把分镜头脚本直接生成分镜头示意图。

还有阿里大文娱的自研影视妆造大模型“神力霓裳”,专精于古装剧的妆造创意设计,造型师在设定朝代、性别、身份等条件后,输入相关提示词,2分钟即可获得造型图片。目前已在古装剧集《掌心》及其他作品中投入应用。

再比如华策“有风”大模型目前的三款产品,智能解说生成助手、智能面部优化助手和智能风格转绘助手,简单来说就是生成解说视频、帮助角色面部美化或换脸、三次元转二次元。

从这些应用来看,特点其实都在于节约了大量的人工和时间成本,同时也发挥AI收集素材、整理信息的能力,提升不同环节上的生产效率。

而另一类应用,则体现在虚拟拍摄等AI生成类辅助工具方面。

从《清明上河图密码》《云之羽》到近期号称虚拟拍摄量级最大、场景最多的剧集《大梦归离》,可以切实地压缩制作环节的各类成本,比如实景搭建或出外景的前中期繁琐流程,更进一步优化了整个生产流程。

尤其是后期部分,虚拟拍摄就无需后期抠像和视效,剪辑后可立刻送审,同步进行调色,极大地节约了后期成本,缩短了后期制作时间。

虽然目前这些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也存在必要的探索成本,有些产品甚至是概念大于实际意义的,但从思路来说,确实都在切实地给出制作上的降本增效方案,推动一套AI提振行业生产力的方案。

或许可以说,AI改变行业的生产逻辑,其实已经是时间问题。

诚然,这种发力的底层逻辑仍然有赖于AI技术本身的发展,智能化程度和产品的学习能力都有待提升。有些技术的应用已经很成熟,比如用AI换脸和配音,把国产短剧换脸外国人推出海外;但要驶向更深的行业海域,AI依然需要时间。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条评论

评论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2024 wiscb.com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