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通栏横幅广告

关注我们

原创 楼市的救市方向是否有问题?

最近,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TOP100房企的拿地金额同比大幅下降了40%,连央企和国企也因为新房库存压力大而减少了拿地。这背后的原因,小编觉得值得好好聊聊。

楼市繁荣时期,土地对房企来说就像是香饽饽,大家都争着抢。但到了楼市下行期,新房库存积压,二手房市场也不温不火,土地就成了负担,变成了债务。

央企们现在也开始拒绝这种债务了。从一开始资金紧张的民营房企减少拿地,到现在财大气粗的央企国企也跟进,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土地越来越难变现了。

楼市上行期,居民的杠杆空间充足,大家对未来的收入和经济增长充满信心,敢借钱、敢负债。但到了经济下行期,情况就不同了。经济增长放缓,个体收入增长跟不上,大家对负债也变得越来越敏感。

房企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局面。他们不愿意拿地,因为他们清楚,现在拿到的土地很可能只会是债务,而不是能快速增加财富的资产。因为没有人愿意再负债接盘了。

现在的居民端杠杆率已经很高,新房去化速度自然减慢。楼市的表现就是新房销量连续下滑,二手房市场房源越积越多,价格也越压越低。

楼市是一个靠债务和杠杆推动的市场,要维持这个市场的正常运转,就需要不断注入资金。但现在,个体的负债空间已经接近极限,楼市的繁荣难以为继。

央企国企拿地金额的大幅下降,其实并不奇怪。当房子不能被个体用负债的形式消化掉,土地就无法变现。这种情况下,房企自然不敢继续拿地。

央企国企虽然有“社会责任”,但在经济规律面前,他们也得算经济账。所以,他们开始减少拿地,回归正常的企业思维。

土拍市场的大跌,也反映了楼市的真实情况。央企国企的退出,让真实的数据浮出水面。今年1-8月,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了22.3%。

楼市的救市策略似乎出了点问题。一直在透支个体的负债空间,却没有同步提高个体的收入。这样的策略,只会让楼市的下行压力越来越大。

房企减少拿地,甚至出现有偿退地的现象,只是个体拒绝债务后的一个连锁反应。如果继续让打工人加杠杆,而不是解决根本问题,楼市的繁荣最终只会是昙花一现。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条评论

评论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2024 wiscb.com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