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通栏横幅广告

关注我们

原创 就业向下,劝穷人别高考,《凡人歌》编剧还要叙事伦理底线吗

9月11日,电视剧《凡人歌》播出至第24集。剧情至此,我对该剧的编剧失望透顶。对其失望,倒不仅仅是其创作技法的错误,造就了大量的狗血剧情、不合理故事等等,更是因为,其在创作伦理底线上,有待商榷,似乎对穷人充满着愚弄式的恶意。

显然,这部电视剧想要站在中产视角上叙事。但是,因为编剧和导演对于真正的中产家庭生活并不了解,所以,造成了剧作当中的所谓中产,其实已经比真实的中产要富有很多了。比如说,剧作当中,男女主角家庭再困难,也是开着五十万的车,女主每一集穿出来的衣服,也是动辄几万块起步的。可能,编剧导演真的觉得,开五十万的车,穿几万块的衣服,是生活的最低标配吧。

在剧作叙事当中,中产家庭遭遇了职场危机之后,编剧的第一创作意识便是,让中产向下就业,而不是继续在自己的就业范畴内找工作。这其实是对普通劳动者认知有盲区造成的创作意识错误。在编剧和导演眼中,好像普通劳动者市场还是蓝海,而中产阶层劳动市场已经是红海了,没有机会了。

殊不知,中产就业向下,进入普通劳动者市场,依旧没有机会。而且,当下普通劳动者市场已经成为红海,比中产就业市场前景更为堪忧。像《凡人歌》当中,女主角在六千块的白领市场当中找工作,轻松程度,一定是大于去从事蓝领的月嫂工作的。月嫂,全月无休,24小时工作,而职场白领,则还有晚上回家的机会。对于两个孩子的母亲而言,哪一个更好,编剧显然没有想清楚——其固执地以为,向下就业更好。

这其实是通过电视剧的方式,传递一个错误的社会价值观——让更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去从事底层劳动。如果真的这么搞,那曾经从事底层劳动的人呢?大家怎么办?难道只能回农村,在家等着吃救济吗?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在中产阶层当中创造出更多的劳动岗位、劳动机会出来,才是当务之急,天天嚷嚷就业向下,是典型的恬不知耻了。

与之相辅相成的,则是《凡人歌》当中,开始用沈磊角色的口吻,劝农村人和穷苦人不要参加高考了,并且说上大学不是唯一出路。看到《凡人歌》编剧搞出的这些台词话语,我真想把正在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摔其脸上!穷苦人,农村人,只有接受教育,尤其是高中、大学的教育,才能实现更好的自我。

沈磊这样的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竟然劝穷苦人、农村人不要参加高考,他受得高等教育,被狗吃了吗?我想,如果是某技校毕业的青年,不知道教育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还有情可原。而北京的高等学府,清华北大这样的名牌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们,认为受高等教育就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这实在是给母校丢人了。

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呢?因为只有在高等学府当中,我们才能掌握更好的哲学逻辑学的分析能力,才能对我们的人生有更为清晰的认知能力,而我们的这些知识,才有可能为国家民族之发展助力,而不是添乱,当阻力。大学之意义,断然不是求个饭碗子。而在《凡人歌》编剧导演那里,大学被严重功利化了,就是个求饭碗子的东西罢了。这是非常低级的思维模式。

当然,即便是我们按照编剧和导演的思维模式去想,也断然不是劝农村人、穷苦人不要考大学。如果农村人和穷苦人不去考大学,那么,大学名额是不是就留给了城里人和有钱人家的孩子们了呢?如果真的这样的话,那中国会陷入到严重的阶级固化当中去。穷苦人连获取认知自己的机会都没有了,而富有者,则世世代代占据优势社会资源。

想一想,《凡人歌》编剧和导演,显然是有钱人,城里人。但真的应该把他们送到农村去,送到穷苦的地方去,让他们能够和普通劳动者站在一起。只有让他们和普通劳动者站在一起,他们才能创作出和普通劳动者一条心的作品。

似乎,严肃剧评的价值便在此处了,编剧导演在创作伦理上的无底线,剧评文章纠正之——我还是那句话,我们应该在白领职场当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不是向下内卷,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农村人、穷苦人上大学,通过受高等教育的方式,获得对自身命运的认知,成为对中国继续发展的助力人才。(文/马庆云)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条评论

评论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2024 wiscb.com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