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通栏横幅广告

关注我们

“碰一碰”支付新体验、打通数据与决策最后一公里……银行打造数字金融“创新工场”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付乐 北京报道

近日,一款基于数字人民币的新型支付工具“壹钱包”进入了公众视野。这款由大学生创业者华天荣及其导师钱佳威共同研发的应用,以“碰一碰”的支付形式和离线支付能力,缓解了中老年人及残障人士在日常支付中遇到的操作难题。

9月5日,华天荣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希望能提供低成本、高可得性和高效率的综合金融服务,打造移动支付的多元化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项目,为数字金融带来便捷体验。

当前,数字金融已成为提升金融机构内部效率和优化服务品质的新引擎,推动了流程管理、客户体验和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的优化。

厦门国际银行副行长邹志明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数字金融的浪潮中,相较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银行在科技实力和业务规模上确实面临一定挑战。“正是这些差异赋予了中小银行独特的优势和灵活性,使其能够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与其资源和市场定位相匹配的创新路径。”他表示。

多个金融创新项目亮相

“壹钱包”项目负责人华天荣当前大四在读。他对本报记者表示,“壹钱包”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快速支付能力和独特的“碰一碰”支付形式,即便在网络不佳的情况下也能实现离线支付。这款由高校实验室走出去的数字钱包,希望解决中老年人及残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支付难题。

“市场上对于中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华天荣分析到,这类人群在购物、买药等日常生活场景中经常遇到操作不便的问题,尤其在使用智能手机进行扫码支付时更为明显。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手机没电时无法完成支付是一种常见的困扰。而对于残障人士来说,操作上的障碍更是加剧了这一难题。

为此,项目团队推出了SIM卡版本产品,使得中老年人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体验数字支付,尤其是在网络不稳定时也能支持流畅付款。

华天荣介绍道,在农村地区,‌互联网支付基础设施薄弱‌,网络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居民对非现金支付工具不了解,且对支付业务流程不熟悉,导致农村地区支付不活跃。

此外,助农取款服务点的费用成本较高,部分农户对助农取款服务点认知度不高,导致服务点业务量较小,收支相差悬殊,使得涉农金融机构在偏远地区设立助农取款点的积极性不高。

“硬钱包目前主要应用于零售环节,为小企业客户和三农客户提供低成本、高可得性和高效率的支付结算、零售信贷等综合金融服务,打造移动支付的多元化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项目。”华天荣表示,该项目试点的数字人民币绑定的是厦门国际银行,他们为项目聘请了硬钱包领域的专家进行指导。

另有参赛项目数势科技希望解决有效金融数据不可用、不好用的痛点。

数势科技高级咨询专家、金融副总裁杨宁对本报记者表示,在面对日益多样化的业务场景时,当前数据分析的灵活性和深入程度不足,成为了高效利用数据的一大障碍。同时要解决金融数据与决策之间的脱节问题,需要快速整合来自不同系统的复杂数据类型,并高效地将这些数据传输给前端用户以及决策者。

对此,数势科技SwiftAgent以国产通用大模型为基座,支持金融机构交互式数据问询、图表可视化以及数据报告自动生成和解读等业务场景,在确保数据合规的前提下,缩短从数据请求到数据可用的时间周期,实现数据高可用。此外也支持深度数据分析场景,提高决策质量,降低金融机构数据使用门槛。

记者了解到,上述两个项目均是“厦门国际银行杯”创新创业大赛的获奖项目,今年是该赛事举办的第四年了,此前已助推多个参赛创新项目落地。“目前正和厦门国际银行积极对接,相信很快将在业务和资本层面达成良好的互动。”杨宁如是表示。

新模式:金融服务与场景融合

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为数字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数字金融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推手,不仅改变了金融行业的运作方式,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在数字金融的浪潮中,中小银行一直在思考如何借助数字化工具和服务,在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同时,强化自身技术竞争力。

邹志明认为,中小银行应当构建起一个与其业务特色和市场需求紧密相连的数字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的构建,应当以客户体验为核心,以场景化服务为驱动,以数据智能为支撑,从而实现从单纯的技术应用向综合解决方案的转变,从单一的产品销售向全面的客户服务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中小银行需要深化对市场动态的洞察,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以及提升内部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效率。通过这样的策略,中小银行不仅能够弥补与大型银行之间的差距,还能够在某些细分市场和特定领域中实现差异化竞争,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金融服务品牌。

“中小银行实施数字化转型首先需要解决短期利益和长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平衡,要以坚定明确的规划统筹数字化转型建设。”邹志明表示。

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国际化”是厦门国际银行的底色,该行国际化业务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截至今年6月末,厦门国际银行华侨金融业务量超1800亿元,华侨客户总数已突破8.8万户大关,分别较年初增长约40%、10%。

结合华侨金融,该行还打造了华侨金融数智服务平台“跨境e站通”“国际业务专属频道”,支持企业在线办理各类跨境业务。目前,平台累计业务发生额已突破500亿元。

厦门国际银行信息副总监张宏介绍道,在提升内部效率方面,该行开发了ChatXIB大模型应用,能够将银行内部繁杂的制度文档、专业报告等资料整理成易于查询的知识库。借助ChatXIB,员工能够以自然语言处理的方式获取所需信息,并且系统还支持自动生成各类报告和表格,提升了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外部生态系统,厦门国际银行打造了开放银行平台,结合金融服务与非金融产品,如电子钱包、金融账户及智能存款等金融服务与消费场景、数字政务等外部服务相融合。

厦门金融创新:引领区域经济发展

中小银行在金融领域的创新,有力支持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厦门作为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开放的经济环境和创新的金融政策。当前,厦门正努力打造金融强市,全面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

当前,厦门形成了功能完备、品种齐全、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厦门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取得重大突破,信贷投放结构持续优化,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金融业发展若干措施》等“1 1 N”系列政策、《厦门市金融人才计划实施办法》相继出台,为厦门金融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近年来,厦门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推进产品服务创新,在碳汇、碳效益挂钩等领域落地多项全国、全省首创性金融产品,绿色金融业务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例如,在信贷产品方面,厦门落地全省首笔碳减排挂钩贷款,落地全省首笔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利率挂钩贷款。在保险产品方面,落地全国首例服务基层社区碳汇交易ESG专属保险,落地全省首单绿色企业ESG专属保险以及全国首单蓝碳交易财产安全保险,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风险减量服务,防范交易中产权登记转让前的不确定风险等。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条评论

评论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2024 wiscb.com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