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通栏横幅广告

关注我们

被全球抵制,刷一星,她还是爆了

原标题:被全球抵制,刷一星,她还是爆了

最近,有一部片子颇具腥风血雨体质。

上映之前,就连遭抵制

上映之后,又引发大规模两极化评论。

在韩国,男女观众评分一个天上一个地底。

连电影主创的采访内容,都遭到抹除修改。

在美国,女性观众兴高采烈前往电影院观影。

部分男性观众和影评人却竞相吐槽。

甚至火烧周边,以示抵制态度。

在国内上映后,更是五星与一星评论打架。

一边是女性观众不够看,不断呼吁增加电影排片。

一边是部分男性观众「破防」差评,要求下架。

舆论硝烟弥漫的同时,电影北美票房成绩惊人。

吊打同期上映的诺兰大片《奥本海默》。

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竟然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骂战?

咱们一起来看看——

《芭比》

Barbie

其实《芭比》电影拍摄筹备前期,很多观众都报以一种玩乐态度

不管是「芭比娃娃」自带的少女童话意味,还是真人版魔性十足的预告片。

似乎都显现出,这是一部玩闹为主没啥内涵的大IP电影。

加之同档期的《奥本海默》,由诺兰执导,讲原子弹之父的故事。

二者的观感对比过于强烈,被很多网友当成恶搞梗玩来玩去。

结果谁知玩着玩着,越来越多人笑不出来了。

先是电影制作方,「破防」了。

因《芭比》剧本内容过于敏感,试图多次调整。

结果因为整部电影浑身上下哪儿都敏感,修改起来反而无从下手。

最后敏感着敏感着,发生了医学奇迹:脱敏了。

这才让电影得以继续推行,完成拍摄。

上映后,破防范围扩大。

部分男性观众不满电影的女权表达,同仇敌忾完成了跨国联合。

国内外该电影的评论区,都有相当数量的一星差评。

不针对电影质量,只针对意识形态。

这么大的阵仗,这么重的帽子。

所以,这部电影到底讲了什么呢?

*以下内容包含剧透*

众所周知,芭比娃娃玩偶有其配套的梦想豪宅。

电影里,就将这一场景等比放大,宛若主题公园。

生活在这里的芭比们,是毫无疑问的主角。

乐园里的一切要职,总统、议员、宇航员、建筑师、医生等角色,都由女性担任。

她们生活开心富足,在游乐与派对中度过一天又一天。

但一夜之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经典芭比玛格特·罗比 饰)一觉醒来,似乎觉醒了个人意识。

她开始出现死亡念头,身体上也出现真人才有的橘皮纹路。

更重要的是,为高跟鞋而设计的时刻踮起的脚,也突然变得扁平。

若是放之不管,就有被当成报废玩偶丢弃的风险。

芭比得知,自己需要找到与其命运相连的人类,才有可能恢复正常。

为此,必须立刻出发,前往现实世界

芭比的男友瑞恩·高斯林 饰),在乐园世界中一直是芭比的配件。

他不受重视,生活围绕芭比而活。

因为有「花瓶」属性,还总被芭比嫌弃拖后腿。

肯想借此契机增进二人感情,决意陪伴芭比前往真实世界。

于是,一场疯狂的旅行开始了。

当乌托邦飘出的粉色泡泡飞向了现实世界,定然只有破碎一种结局。

而芭比在现实世界中遭遇的一切,都无数次在女性身上上演。

与芭比的共情,恰是电影赢得女性观众高口碑的原因。

比如芭比刚来到现实世界,就遇到了性骚扰

她走在大街上,不断遭到轻视与调侃。

更有甚者,拍她的屁股。

芭比重拳出击,然后进了警察局。

反抗性骚扰被抓,警察带来的不是安全感,而是更多下流调侃。

衣服穿少了,污言秽语不绝于耳。

衣服穿多了,则成了「给男人留足想象空间

不仅如此,芭比同样被女性讨厌

她太过完美的外表,有贩卖焦虑的嫌疑。

海量的新款、周边产品,又被认为是消费主义的陷阱。

阶级性别种族,样样不受待见。

芭比在现实世界里得到的,只有被当成疯子的待遇。

但肯就不一样了,他像来到了天堂。

在芭比乐园里,肯既要与别的男人为芭比争风吃醋。

又要看着芭比拥有事业与生活,而自己备受冷落。

但来到现实世界,一切颠倒过来了。

比起芭比世界,此地才更像乐园。

在这里,男性性别本身就意味着特权。

女人既要端茶送水,又要聆听教诲。

肯以男性身份,就能活得如鱼得水。

性别待遇差距之外,还有更大的危机向二人逼近。

芭比娃娃的制造公司美泰,发现了这起玩具出逃事件。

为了能继续用芭比赚钱,一场追击势在必行。

好在芭比在逃命途中,意外找到了与自己命运相连的人类。

为了解开芭比身体的异常原因,也为了逃命,她们一同回到了芭比乐园。

但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里早已天翻地覆。

原来,肯从现实世界学习了名为「父权制」的先进经验。

以油腻为行为准则,全面贯彻爹味方针政策。

用一套严丝合缝的男尊理论,洗脑了整个芭比乐园。

一边带领其他肯挤占了所有要职。

一边将把芭比们全部驯化成了恋爱脑。

芭比乐园沦为了第二个现实世界。

如果不服从这套运行逻辑,便会被驱除在外成为边缘人。

芭比眼见如此,孤掌难鸣让她自信心全面崩溃。

同时也导致与之相连的现实世界发生振动。

一夕之间,世界改天换日。

难道芭比要就此作罢?

没那么简单,一场反攻蓄势待发。

不难发现,《芭比》的野心远不止于一部真人IP大电影。

而是试图将尖锐的性别议题,乃至许多颇具分歧的社会现象,包裹进一层粉色糖衣里戏谑地演绎与讨论。

电影里,演员的表演极尽夸张。

手法上蜻蜓点水,画面也十分欢乐塑料。

就像最激烈的大战场面,也不过是沙滩互扔充气救生圈而已。

而令一些人警铃大作的「危险而扭曲的女权议题」,也仅仅是如实点出现实生活里的女性处境罢了

就像电影中,芭比刚刚来到现实世界,众人对其和肯的差别对待,竟然讽刺的在演员身上同步上演。

同时,芭比疑惑于为何现实世界的建筑工人都是男性。

她上前询问,谁料得到的全是带着性骚扰意味的污言秽语。

芭比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这样对待,只是隐约察觉到一股危险气息,并诚实地回答:「我没有生殖器官」。

我想到之前看过的一场脱口秀。

女演员说起自己的夜跑安全困扰,提及「如果能把子宫摘下来放在家会安全很多」。

竟然奇妙的与电影里的这一幕形成互文,也可见电影对女性群体普遍处境的挖掘。

若是仅限女性困境,或许还不足以引发「破防」。

但电影里对父权制的游戏式呈现和颠覆,以及对男性油腻行为的调侃。

甚至片中很多处,还在电影院就地上演电影照进现实的讽刺场面。

这些都成了部分男性观众观感不适的主要原因。

对于彰显男子气概的执着,以及主体地位受到质疑时的焦虑,让破防现象频频发生,也让《芭比》饱受一星攻击。

但其实,电影落点并不在成为性别对立的工具。

反而给了肯倾诉自己深受男子气概绑架和主体缺失焦虑的机会,完成了他心态转变和人物弧光的完整塑造。

影片有意柔和地瓦解深陷性别议题并执着于互相攻讦的两性现状。

甚至在演员选取上,都有意为之。

一部根本算不上激进的电影,竟然能引发如此大规模的骂战。

难道怒打一星的观众,没有看懂?

其实恰恰相反,破防是因为看懂了。

看懂了甚至理解了,才能品出来冒犯。

温和的交流若还让人觉得尖锐,意味着痼疾远远未消,女性主义处境仍旧艰难。

但同时,这种破防也许并非完全是坏事。

如此大规模的讨论,也同样显示出电影破圈的潜质。

从这个维度上来讲,这种破防现象讨论度越高越好。

它就像《芭比》剧本的推行,敏感就对了,敏感是为了有朝一日不再有人觉得敏感

但从如今内地票房来看,《芭比》和它背后的女性主义思想,仍旧道阻且长。

电影里,芭比迷失自我,陷入一场生存危机,不知道未来要去向哪里。

芭比的创始人露丝·汉德勒出现,与自己创造的芭比进行颇具存在主义意味的对话。

「父权制和芭比不过都是人类发明出来对抗虚无的工具」

「人类只有一个结局,但思想却可以永存」

也正是这次对话,坚定了芭比走向现实世界的信念。

又或是不必再四处看,脚下已经是逃不开的现实世界了。

21世纪的芭比终于走出了梦幻乐园。

童话终有完结,而现实斗争未止。

等有朝一日,人类不再沉溺于虚无的意识形态,而看到具体的创造。

那时,脱敏治疗才算宣告成功。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助理编辑:白素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条评论

评论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2024 wiscb.com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