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通栏横幅广告

关注我们

《佩奇先生》编剧/演员专访丨从童话里来,到生活中去

原标题:《佩奇先生》编剧/演员专访丨从童话里来,到生活中去

繁星戏剧村全温情喜剧《佩奇先生》

即日起—10月6日

双男主荷尔蒙爆棚 动情演绎

“佩奇先生”这个剧名,来自于剧中“少女奶奶”构建的童话王国里,她给自己儿子取的名字。《佩奇先生》的故事脱胎于简单细腻的生活情景,而喜剧、童话的元素又给它铺上一层绚烂的色彩。

恰逢双节之际,举家团圆之时,我们邀请到了两位剧组成员,希望进一步走进《佩奇先生》真实而梦幻的宇宙里去,细细揣摩故事里真挚动人的亲情纽带。

《佩奇先生》的编剧雷静,毕业于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曾与张曦导演在《速笑救心丸》中合作,代表作有《只有爱戏剧幻城》《绝世武神》《不被听到的声音》等。

佩奇先生中饰演“儿子”、“奶奶”的演员胡格畅,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代表作有影视《风吹半夏》《城主大人请试毒》《满江红》《坚如磐石》等。从生活,到剧场,再到童话,让我们跟随雷静与胡格畅的讲述,一起探寻《佩奇先生》的台前幕后,以及两位戏剧创作者戏里戏外的思考与感悟。

01

“与有肝胆之人共事”

谈起加入《佩奇先生》的契机,雷静说,是张曦导演发来的一条短信。二月份的时候,他发了条短信让我‘过来一趟’。”自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从冬末到秋初,雷静一头扎进剧本的创作中去。这是她和张曦导演的第三次合作,彼此之间已经是熟络的朋友。因此,合作沟通的方式更像是朋友之间的聊天。被问到意见不合的时候怎么处理,雷静直言,“没有意见不合的时候。“她解释道,自己和张曦导演是气场相合的朋友,争执只会出现在创作中,大家一起权衡谁的想法对这个戏更好,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这样的创作氛围,对于创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幸运的事情。雷静说,自己讨厌“上班打卡”,而跟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起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就把工作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胡格畅也在排练正式开始前就加入了剧组,“大家都在非常认真、专注地想要做好这件事,这很难得,所以我也发自内心地想要做好这部戏。

02

“专注、纯粹、真挚”

可即便与好友共事,创作新戏也是个艰难的过程。雷静说,《佩奇先生》的剧本总共推翻了二三十稿。“有好几次写好了一版剧本,我们自己觉得不错,找朋友来看发现完全不行,只好又推翻掉。“虽然他们都非常乐意接受他人建议,可还是会暗自郁闷。遇到瓶颈时,雷静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放下不去想,过两三天再回头看,就会渐渐清晰剧本需要返工的地方。

无论是打磨一部新戏,还是表演和创作本身,都是一个精益求精、不断提高的过程。对于胡格畅来说,毕业到现在最大的收获就是更加松弛了,尽管对于一些复杂情绪的传达也许还不够准确,但表演状态更加自在了。在被问到关于“演员”职业的问题时,胡格畅反复提到几个词,“专注、纯粹、真挚”。他想要达到的表演状态,是“真真切切地扎在角色里”,演绎好角色的复杂性和成长层次。对于他来说,表演既是工作,又是生活。

这次在《佩奇先生》里,胡格畅饰演儿子和奶奶两个角色,奶奶这个角色与他的性别和年龄不符,他也没有演出类似角色的经验,对于他来讲是个不小的挑战。他先从别人身上模仿、借鉴,再从自己身上挖掘、融合,慢慢摸索最靠近剧中独特的“少女奶奶”的性格与状态。他会向导演与合作的演员请教、“偷师”,也会观察生活中遇到的老人。有一次,他在地铁上遇到一个老太太正在下台阶,“她反复重复着几个艰难的动作,用力扶着杆儿,再撑着杆儿使劲下去。”这样的场景印刻在他脑海中,成为补全角色形象的一块又一块拼图。

但是对生活的洞察不能直接搬上舞台,尤其是对于《佩奇先生》这样的剧,胡格畅不希望奶奶这个形象太压抑、痛苦。雷静也说,奶奶生病了,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而在舞台上,他们希望放大奶奶生活里美好的部分,给她建造一个童话的王国,她自己的世界。胡格畅说,他后来摸索到一个窍门,把他性格里一些童稚的部分放在老太太身上。“当然也不能放多了,要塑造出独属于老太太的那一份单纯幼稚。

演员塑造角色时呈现部分自我的这一分“火候”,对编剧而言也同样重要。在雷静看来,创作者的自我表达需要适度,更需要考虑观众的视角。她认为话剧首先应该是娱乐性的、服务性的,是生活的调剂品,而创作者不应该只描摹深奥、晦涩的精神世界,而隔阂了观众。而关于《佩奇先生》里的表达,雷静言道,“在剧本和表达上可能没有我的痕迹,但是参与这个事情本身,就是我留下的痕迹。”

03

“开开心心,脚踏实地”

《佩奇先生》于雷静而言,是一部意义深重的作品。“我一直觉得上大学之后好像一只在学习,但没有真正地前进。一直在思考我到底想表达什么,但都只存在于脑海之中没有投入行动。而《佩奇先生》让我觉得我‘走起来了’。”七个多月的打磨,雷静感觉被时间推着走,马不停蹄地前进着,忙碌而充实。直到看见自己笔下的角色慢慢鲜活起来,她觉得,“开心,只有开心。”

“开心”,大概是在雷静与胡格畅采访中被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也是他们俩希望《佩奇先生》能带给观众最重要的情绪体验。当谈到戏剧的意义时,雷静认为,如果一味追求“意义”,反而会错失很多珍贵的机会与体验,“如果我是观众,我会说戏剧的意义就是无聊生活中调剂自己的方式;如果我是演员,戏剧对我来说就是不同的人生和身份聚集到一起,产生现实生活中无法经历的事情、无法选择的结果,它是想象中的、梦幻的、美好的东西。”

作为年轻的艺术从业者,胡格畅与雷静的身上并没有浮躁。他们坦言,焦虑和迷茫是常态,而如何面对焦虑和迷茫,与其相处共存,是每个人都需要做的功课。雷静认为自己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我不知道我会走到哪,也不知道未来会变成什么样,但我只知道我把现在的事情做好了,才有下一次的机会。“而胡格畅对未来的自己想说的话也是,“希望你能越来越活在当下,这是你唯一真正拥有的东西。

除此之外,掌握生活与创作的动态平衡,也是艺术从业者需要面对的课题。艺术需要、也无可避免地延展到生活里,反之亦然。创作者们常常需要灵活地调整两者的投入,不能一味地“戏比天大”,为了创作牺牲生活,但也不能让创作脱离生活,失去它的真诚。对于胡格畅来说,生活的支点是篮球、游戏、和阅读,而对于雷静来说,睡眠非常重要,而好的书籍与电影既能让身心平静下来,又能给创作带来潜移默化的滋养。

两位面对生活不慌不忙、脚踏实地的底气,很大一部分正是来源于家庭给予的温暖与支持。雷静分享了跟自己父亲之间的几个小故事,即使她已经长大,父亲还是会把她当小孩子对待,在邻家小孩抢走她的泡泡水时替她“报仇”;而在婚礼上看到别家的女儿出嫁时,父亲又会想到自己女儿未来的婚事而留下不舍的泪水。

04

“张曦的《佩奇》”

“温馨、欢乐、笑中带泪”,这些是《佩奇先生》独特的定位与标签。胡格畅认为,《佩奇先生》最独特、可贵的地方在于,“导演希望这个戏不那么煽情,又不那么搞笑”。这些由日常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生活场景里延伸出的真挚的动人有有趣,拥有别具一格而直击人心的力量。而被问到用关键词概括《佩奇先生》的气质时,雷静给出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张曦”。在雷静与胡格畅的口中,张曦无疑是《佩奇先生》灵魂人物。剧本最初的种子,来自张曦导演对于亲情的探索与表达,而剧组的大家对于亲情的体味与生活的体察,为这个故事添枝加叶。

在胡格畅眼里,张曦既是个“厉害”的演员,又是个平易近人的导演。也许是自己深耕舞台多年,张曦很尊重演员的想法和意见。“跟张曦导演的沟通很顺畅。打心眼儿里说,他特别能够听进去别人的想法,跟他合作真的很愉快。”而雷静眼中的张曦,随性、大大咧咧,但心底藏着不轻易外露的敏感。“我们某种程度上算同一种人,都非常想要把自己的那把‘刀’交给别人,不设防。

“不设防”,似乎奠定了《佩奇先生》戏里戏外的表达基调。与雷静和胡格畅的采访像是与老朋友茶余饭后的一次谈天,你能感受到聆听与思考正在发生,言语里的俏皮与锋芒也被毫不遮掩地完整传达。或许这正是《佩奇先生》剧组想要观众感受到的----用胡格畅和雷静的话来说,这会是一场朋友之间轻松的对话,温情中带有欢笑,欢笑中带着思考,接地气、不做作、让你会心一笑。

《佩奇先生》X《佩奇先生》

梦幻联动 免费兑票

【扫码立减66元代金券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条评论

评论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2024 wiscb.com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