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通栏横幅广告

关注我们

原创 豆瓣仅6.6!没想到《七宗罪》导演备受瞩目的犯罪新片,竟如此寡淡无聊……

原标题:豆瓣仅6.6!没想到《七宗罪》导演备受瞩目的犯罪新片,竟如此寡淡无聊……

【版权申明:本文为@影吹斯汀 独家原创稿,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抄袭or转载,违者必究!】

由大卫·芬奇执导,迈克尔·法斯宾德主演的犯罪电影《杀手》上线流媒体已一周有余。

大卫·芬奇回归犯罪片,万千影迷翘首企盼,口碑却不尽人意

虽然在厚重沉稳的历史、传记题材中,芬奇也交出过《十二宫》(与犯罪有关但改编自真实历史)和《社交网络》等当代经典,但客观来说,让他蜚声世界影坛,赢得广大狂热粉丝喜爱的,还是以《七宗罪》《搏击俱乐部》《龙纹身女孩》为代表的高概念犯罪片。

在继承父亲遗志拍出不算成功的传记片《曼克》之后,芬奇回归老本行,交出《杀手》。影片由布拉德·皮特的B计划公司制作,网飞发行。

影片改编自法国同名图画小说(所谓“图画小说”,是西方读者描述格调较高、叙事性较强的精品漫画的术语)。电影故事分为“目标”“藏身地”“律师”“恶霸”“专家”“老板”六个章节,讲述了杀手(迈克尔·法斯宾德 饰)在巴黎执行刺杀任务意外失败后,回到多米尼加住所发现妻子被灭口者袭击受伤,然后去挨个杀死灭口者和雇主,最后时刻归隐江湖的故事。

《杀手》的漫画原作,就有受法国和好莱坞黑色电影影响的鲜明烙印。早在英译本刚出版的2007年,《杀手》就被派拉蒙拿下版权,传出将由芬奇执导。但影片实际开始运作,是在改编权转给网飞后的2019年。

电影原定布拉德·皮特主演,但皮特以剧本“太过虚无主义”为由辞演,由另一位大明星“法鲨”迈克尔·法斯宾德继任。同时,编剧安德鲁·凯文·沃克(《七宗罪》)和摄影埃里克·梅塞施密特(《心灵猎人》《曼克》)两位芬奇老搭档回归,幕后阵容也堪称强大。

狂热影迷们,早就准备好将预告片就已酷到没边的《杀手》捧上经典宝座了。

但上线之后,《杀手》的观众评价令人大跌眼镜:豆瓣6.6,IMDB6.9,Letterboxd3.5(满分5分),烂番茄网站代表普通观众评价的“爆米花指数”低至60%。考虑到芬奇是一个拥有庞大中坚粉丝群体的导演,他拍出的类型片收获这个评价完全称得上不合格。

虽然影片从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开始,各路媒体给出的评分尚可,但仔细观察这些好评,也非常缺乏实质性内容,难掩评论者带有客气、给大导演面子的勉强色彩。

《杀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絮叨独白的“极端主观性”,既不够深刻也不够有趣

《杀手》主角和《独行杀手》《鬼狗杀手》一样,和别人的交谈很少,但絮絮叨叨的第一人称画外音独白又让他变“啰嗦”了。

这是芬奇的有意设计,他在访谈中,称原作有一种令人高度着迷的“极端主观性”,即图画小说在沉默场景中大量使用文本框表达主角的第一人称自白。所以电影运用大量画外音自白,以求“将主角的眼球放进观众的眼窝”。

但一方面,是图画小说中的独白一旦实际放到电影之中化作人声,那种停留在纸面的孤寂、沉静和清爽感就大打折扣,反添了一层啰嗦,甚至油腻。中年男人话一多,酷劲全没了。

另一方面是这些旁白写得实在不够睿智机警。这位以《七宗罪》成名的编剧,显然不像之前芬奇合作过的艾伦·索金(《社交网络》)一样会写台词。

在巴黎狙击前的准备过程中,杀手事无巨细地向观众介绍他对世界的虚无看法,他的音乐品位,以及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杀手哲学”,虽然必要,但总体而言,写得令人头大。

后五个篇章中,几次用独白外化杀手脑内的推理,属于是直接用口播的方法推进情节,就更不高级了。

最后,这么多独白念下来,影片塑造“极端主观性”体验的效果也并不牢靠。由于后五个篇章中的主观镜头过少,导致《杀手》最后还是偏向一个“观众看着杀手从此地跑到彼地”的第三人称观察模式。

总之,《杀手》的主角独白设计,真的收益不大。

极简主义,不该是平淡无味

《杀手》作为一部芬奇电影,从情节到风格,都平淡、简单到令人语塞,这是不能通过极简主义的名号搪塞过去的。

当然,我们不能以芬奇过往那些玩复杂叙事和高概念反转的“花活”犯罪片为基准,来要求《杀手》,因为导演显然有意营造省略、孤寂、低气压的极简主义风格。这从媒体反复提及的《杀手》同《独行杀手》的相似性上,可以看出。

甚至芬奇本人,也承认受这部法国极简主义经典的直接影响。

但《杀手》的问题在于没玩好极简主义,反而为其所噬,坠入寡淡乏味的陷阱之中。

放眼以往的极简主义杀手电影名作,无论是《独行杀手》还是吉姆·贾木许的名作《鬼狗杀手》,都需要在做减法的同时,在人物形象、影片灵韵氛围、关键场景造型至少某一方面达到极高水准,才能转枯燥为浓郁,转平淡为浪漫,转朴素为酷炫,从而凸显出浓烈的艺术风格。

而《杀手》在这三个方面,都差不止一口气。

主角“杀手”无名无姓,也算够酷的极简配置,但其人物形象塑造却只能算“还行”。如果芬奇的极简主义意图当中包括看齐《独行杀手》的耍酷水平,真的差太远。影片最酷的部分就是预告片和片头字幕。

当然,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对于这位满嘴泰勒玛(Thelema,一种神秘主义流派)术语,爱练瑜伽,作风果决,行事“滴水不漏”的冷酷杀手主角,《杀手》一开始就没打算以凸显其凌厉炫酷的个人魅力为中心,而是对他的生活方式、算计、规条和原则都带有一种嘲讽的语调。所以这位杀手难免会不够“酷”,甚至有些狼狈。

但坏就坏在这种讽刺、揶揄的冷幽默氛围实际上只在少数几场戏中出现。大部分时间里,电影必须正面表现杀手面孔之冷峻、思维之缜密、行动之干脆、反侦察手段之全面等“杀手特质”,这一点和过往的杀手电影没有多大区别。

若以此类标准衡量《杀手》,那么主角形象辨识度不足和情节过于简单就是问题了。此外,故事的起承转合被刻意舍弃后,场面调度再不能强势突出,就更是雪上加霜。

近两小时的《杀手》,也只有巴黎狙击和“野兽”私宅打斗两场重头戏还算有设计感——但也谈不上是出类拔萃。同样主打冷感、极简的新黑色经典《亡命驾驶》《东方的承诺》,哪部没有“一场定乾坤”的重头动作戏呢?

至于芬奇的视听语言,依旧凛冽、精准、干练、找不到错误,这不假——但也找不到什么大亮点。全片从风格到场面,记忆点均不足以达到“芬奇作品”的平均标准。至于发挥完美准确的摄影、音效、美术等技术部门,不也有一种“用尽精致佐料只做了一盘青菜”的浪费感吗?

芬奇就是杀手?

不过换一个角度想,《杀手》在电影艺术层面方方面面的”偏离目标“,竟然也有可能是对影片主题的完美阐释。

正如上文提到的,《杀手》的灵魂不在于耍帅,表现王牌杀手的无所不能,而在于对计划、规程、确定性的深刻嘲弄。

杀手向观众吹嘘自己绝无失手的光辉业绩,随即立马打偏,任务失败——这时观众应该意识到,《杀手》应该是一部反类型讽刺喜剧。

回家一看,老婆被仇家打伤了,不知道这位顶级杀手为什么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没能成功隐藏自己的家人和固定住所。这是编剧的疏忽,还是编剧的讽刺呢?

杀死律师时,杀手底气十足地说:”你有六七分钟时间向我坦白信息。“结果对方十五秒就没了。

这个以”做好所有预案,不必随机应变“为信条,自信”算无遗策“,厌恶不确定性的杀手,在电影中反复被意外挫败,多次陷入尴尬狼狈的境地。

然而就算这个立意是创作者有意为之,但也并没有贯彻到底。影片绝大多数时候太过严肃,经常忘记自己是一部黑色喜剧,又想荒诞又想耍帅,最后两头没靠上。

《杀手》对荒诞这头的着力,就好像讲了几个不痛不痒的冷笑话,让人觉得完全脱离靶心,或是重拳打在了棉花上。如果设想让科恩兄弟来拍这个故事,观众肯定一下就能抓住重点,不会搞不懂电影究竟是在耍帅还是在荒诞。

芬奇用严密的专业主义方法拍出偏离目标的电影,好像就和事前做出天衣无缝规划,却打偏目标的杀手一样,内外互文了。

再退一步,就算这个“普通人生活不确定性”的荒诞主题,在芬奇手上得到完全贯彻,《杀手》的主题也未免太小了。

对于芬奇这种非常粉丝向的导演来说,所有观众都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是大手笔、大分量、大格局,而非一部鬼气森森的讽刺小片。

那这部接近随性小品的《杀手》,简直算是一种玩弄观众期待的机敏游戏。又或许是芬奇也想像杀手一样,最终摆脱对”精确“的执念,放松一把。更阴暗地想,或许芬奇是想为网飞拍一部敷衍之作,报复公司砍掉《心灵猎人》的举动……

玩笑还是不开了,但希望芬奇下次真拍大片的时候,还是认真点吧。

(文/阿拉纽特)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条评论

评论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2024 wiscb.com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