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通栏横幅广告

关注我们

原创 什么因素决定了老片重映的命运?

原标题:什么因素决定了老片重映的命运?

近日,电影《爱乐之城》定档12月22日全国艺联专线上映。这部首映于2016年的音乐剧情片时隔七年再度登陆院线,重映一周已揽获2.66亿票房。

今年进入大众视线的重映大片不在少数,从年初仍在院线放映的《阿凡达》(2009)、4月3日上映的《泰坦尼克号》(1997)、6月1日上映的《天空之城》(1986),到11月17日上映的《红猪》(1992),每一部都收获了较高话题度。

根据首映年份,我们可将近年的重映影片大致分为两类:其中一类影片是疫情期间用来救急,部分片目上映不足两年便被匆匆搬回院线;另一类则是经典返场,影片首映时间距今多在五年甚至十年以上,质量口碑都经过时间的检验。

时过境迁,“救急片”对后续市场发展的启示意义已然不大,此处便不再多提。

而在对复映老片进行盘点的过程中,一个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同为影史经典、风格相近的影片,甚至同一位导演的影片,重映票房也大有差距,有些影片依旧卖座,有些影片却颇为沉寂,这是为什么呢?

口碑虽高,票房惨淡

情怀力作频频遇冷?

2022年12月,《放牛班的春天》重映,票房未能迈过千万门槛。这部影片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电影”,在豆瓣电影TOP250中位列第十五名,252.3万人为它打出了9.3的高分。上映之初,它也曾备受期待,时隔十八年重映,又在国内有良好的观众基础和不错的知名度,自身的艺术价值更是不用多说。然而,这样一部毋庸置疑的经典佳作,却仅有不到800万重映票房。

于2021年上映的《天堂电影院》,同样是在巨大的期待中登上内地院线,最终仅获得不到两千万票房。在映前,该片宣发团队试图以“传奇经典”“挥洒热泪”这样的宣传语吸引观众,但显然,仅仅是“经典情节再现”“与影史经典共赴热爱”之流的宣传话术,已经让大部分观众免疫了——影片仅在重映当日和第三日获得了三百万左右的票房,随后就断崖式下跌;待到重映一周过后,单日票房仅剩三十万元。

这些冰冷的现实告诉我们,只靠口碑和情怀是不够的,老片重映要找到吸引观众的窍门,就得尽量靠近当今观众的消费习惯。在网络媒体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人们想要在手机电脑屏幕上观看一部影片易如反掌,而之所以还有观众坚持走进影院,买下一张电影票,往往是被许诺了一些全新的观影体验。

譬如,不少影片都在复映时通过重制来提升自己的视觉表现与吸引力——早年间,3D版《泰坦尼克号》在画质修复和3D转制上投资高达上千万美元,最终在内地成功斩获9.46亿元高票房,截止目前,一众重映片中都无能出其右者;还有复映的加长修复版《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与老版原片相比,新增了11分钟的新画面,哪怕是时隔几年再次进入内地院线重映时,也稳稳拿下了1.7亿票房。

同时,值得注意的现实问题是,重映电影的受众普遍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存在下沉困难的情况。以《放牛班的春天》重映为例,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观众学历在本科及以上,一二线城市观众占比也在70%以上。专业人士认为,重映电影的传播范围主要集中在电影爱好者之间,不太容易破圈成为爆款,即使是《阿凡达》《泰坦尼克号》这类受众范围较广的商业片、大制作,也不会像刚上映时一样,有那么庞大的观众量。

因此,重映片如何通过宣发尽量与当今受众的观影习惯同频共振,尽量切合时代特征地融入市场,也就显得愈发重要了。例如2021年重映的《情书》,该片在宣发时走了“哭哭片”路线,结合本片“唯美极致暗恋”的爱情片定位,除了宣传经典外还主打催泪,在短视频平台上截取大量观众感动落泪的画面;另外,宣发工作团队在社交平台发起“情书收发室”互动活动,帮观众寄送起了关于电影、关于爱情的心里话……最终,《情书》收获了6500万重映票房。经典动画电影《千与千寻》重映时,请周冬雨、井柏然、彭昱畅等当红明星为影片做中文配音,还曝光了大量为内地市场量身定做的宣传物料,比如中国风重映海报、中文翻唱版本的主题曲,宫崎骏致中国观众的手写信等等,最终成功获得4.86亿元票房。本次《爱乐之城》在全国艺联院线上映,也进行了多样化的营销,不仅请了知名主持人鲁豫来主持特别放映活动,还选择了有音乐剧学习背景的明星张新成来担当“联合推广大使”,几度登上热搜,收获了不低的话题度。

经典老片天然具有口碑优势和一定的影迷基础,故而在重映时需要立足自身特质,在“经典”之外探寻更多新鲜元素,或与当下热点潮流相联结,或寻找推广大使、举办推广活动,方能让更多观众愿意走入影院,将注意力投向大银幕。

同导演不同命

档期定输赢?

还有一些热门的经典影片,风格类似,导演相同,影片的重制与宣发也是同一个方向,重映票房却天差地别。事实上,这涉及到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档期选择。

以宫崎骏电影的动画电影为例,今年《天空之城》《红猪》先后重映,前者总票房1.3亿,后者总票房仅有2000万。同为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口碑力作,两部影片在票房上却有如此巨大的差距,进行比较之后可以发现,《天空之城》是在六一儿童节上映,大量家长带孩子走进影院重温自己儿时的故梦,仅儿童节单日票房便高达3336.11万元;而《红猪》的档期就相对比较普通,选在了11月的淡季,也没有与其他营销花样结合起来,票房表现不太理想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比起《红猪》,《天空之城》要更负盛名,而“国民度”是重映影片是否受欢迎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那么,为了更清晰地看出档期的重要性,让我们再拿诺兰两部知名度旗鼓相当的电影举例。

2020年,《星际穿越》和《盗梦空间》接连重映,两片在豆瓣平台上的评分和排名势均力敌,口碑是不由分说的出色;平台上标注的“观影人数”和“想看人数”也相差不大,甚至《盗梦空间》以377.3万的观影人数略胜一筹,但两片的重映票房却极其悬殊。《星际穿越》收获了1.2亿,《盗梦空间》总票房仅3000多万。

2020年的夏末秋初,被称为“诺兰季”,在一个多月内,导演诺兰的老片《星际穿越》《盗梦空间》,还有备受期待的新片《信条》接踵登陆院线,三部影片都体现了诺兰的经典风格:令人沉浸的非线性叙事、大量的科幻元素与超现实主义,还有深刻的主题探讨与人物刻画。8月初上映的《星际穿越》在“诺兰季”打了头阵,彼时影院复工不久,观众们迫不及待要在银幕上重温大片,以满足沉寂已久的观影期待;而《盗梦空间》上映时,时间到了8月末,影迷们的热情在此之前已经有所纾解,并且距离诺兰新片《信条》的首映时间只剩下6天,在夹缝中播映的票房压力不言而喻。猫眼平台显示,三部电影的票房最终分别为1.21亿、0.34亿和4.56亿,如果不是档期安排上前有经典老片、后有强势新片,相信《盗梦空间》在重映时一定会有更好的票房表现。

而这也提醒了我们,老片重映虽常常备受期待,但切忌同质化影片扎堆重映。若是相似风格、相似类型的重映片目在大众视野中出现得太频繁,不仅会因审美疲劳导致票房乏力,更甚者会让观众产生排斥情绪。

综上,一部技术出新、宣发到位、档期合适的经典影片,票房自然不俗。当然,要同时做到如上几点也非易事,需要耗费不少的财力人力,导演王家卫就曾说,《一代宗师》的重映版本光转制的费用就足够拍一部新片。影片重映作为主体市场的补充和增色,在疫情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影视行业再度复苏的今天也依旧引人关注。观众始终有对好电影的需求,这是老片重映最根本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可以说,只要电影本身的质量足够过硬,又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只要找对出圈方法、选好重映时机,感兴趣的影迷还是会接踵而至。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条评论

评论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2024 wiscb.com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