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通栏横幅广告

关注我们

电影《跨过鸭绿江》:以信史笔法达正史气派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拍摄制作的大型故事片《跨过鸭绿江》,描摹了一群纵横捭阖、敢打必胜的英雄人物形象,抒写了一部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英雄画卷,实现了一次历史与现实的跨时空对话,使彰显崇高价值的革命英雄主义再次成为“伟大心灵的回响”。


作为一部具有“历史美学品格”的鸿篇巨制,影片编导采取纪实笔法和倒叙方式,以一个个鲜活人物和一幅幅动人场景,将悲壮惨烈的抗美援朝战争全景式立体地呈现在大银幕上。通过还原战争全景和雕刻战术细节相结合的多重复调手法,《跨过鸭绿江》刻画再现了三组不同风采、神韵和气度的英雄群体,体量小但意蕴深、笔触简却叙事周,引领观众走近可信、可亲、可爱、可敬的英雄阵营。


影片《跨过鸭绿江》以信史笔法和正史气派,追叙了党和军队的决策者运筹帷幄、居高研判,通过分析战争利弊和洞察战争走势,及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的过程。影片伊始,便着重铺陈了毛泽东与苏、美高层人物的思想博弈,表现了开战前调兵选将、战前动员等军事谋划,体现了开国领袖们的审时度势和高瞻远瞩,表明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胆略,印证了其时局论断的睿智英明。


此外,影片《跨过鸭绿江》以彭德怀为主要视角和叙事轴心,通过重点讲述临危受命的彭德怀坚决灵活地贯彻中央战略意图,有秩有序地排兵布阵,科学合理地开辟东西两线战场,不失时机地组织五次战役,集中展现了他坚毅顽强、睿智果断、镇定从容的大将风度。在角色呈现上,演员丁勇岱深透精准地把握了彭德怀的精神状貌和个性气质,一改此前银幕上不苟言笑、庄重严肃的形象,更多地表现出彭德怀的亲和温存与侠骨柔情。


影片《跨过鸭绿江》浓墨重彩地呈现了赤胆忠心、无所畏惧、敢打敢拼、慷慨赴难的志愿军一线指战员,以特写镜头和平视化视角相交织叠加的叙事方式,在使观众重温并铭记这场战争的同时,拉近了英雄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加深了观众对志愿军英雄的仰慕和钦敬。情节和细节是电影的筋骨和血肉,也是对英雄主义精神的具体诠释。影片中,当美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巡查前沿阵地时,拿出手枪对着空旷寂寥的雪地连扣扳机,然后乘坐直升机扬长而去,而雪地上则很快渗出鲜红的血迹。原来,志愿军战士隐匿藏身在阴冷冰凉的雪地里,即便被子弹击中也没有发出丝毫呻吟。


这些真切细节,一方面深深打动和震撼着广大观众,另一方面也是对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凝练与升华,是导演向那些英勇奋战在最前沿的英雄官兵致以由衷的礼赞与深情的敬意。正是这些爬冰卧雪、舍生忘死的志愿军战士,这些铁骨铮铮的战地英雄,为祖国和人民构筑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这些英雄们身上展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淬炼了中华民族的心魂和胆魄,铸就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和坚强意志。抗美援朝战争终其根本是敌我双方意志品质的较量。


作为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电影《跨过鸭绿江》以恢宏战争场面和精微细节雕刻,逼真再现了云山、铁原、飞虎山、长津湖、松骨峰和上甘岭等20多场战斗,客观回溯了五次战役的全部过程,构建了一种宏大历史叙事和一篇壮丽英雄史诗,弘扬着热血激荡的革命英雄主义,这种革命英雄主义是斗争精神的本质属性和主要特征,也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正是在革命英雄主义的感召、激励和驱动下,志愿军将士在极端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同仇敌忾、以武止戈,终结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不仅改写了世界历史,创造了战争奇迹,而且赢得了世界的相对和平和对手的敬佩与尊重。


电影《跨过鸭绿江》的成功上演,再次昭示了革命英雄主义在影视创作中永不过时,再度印证了革命英雄主义具有穿越时空、常励常新的永恒艺术魅力。(作者:刘金祥,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光明日报》(2022年01月19日 15版)


 分享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共  条评论

评论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若本站收录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附说明联系邮箱,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 2024 wiscb.com

观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