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向来风波不断,明星们言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轩然大波,近日,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潘长江老师,由于在综艺节目中未能认出蔡徐坤照片而遭到蔡徐坤粉丝炮轰,随后潘老师先后在直播上解释,“我没想到上个综艺,因为不认识蔡徐坤被黑成这样。但蔡徐坤这臭小子也挺不错的,我和他都是受害者。”蔡徐坤本人也做出了回应。
娱乐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多元化成了娱乐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艺人特点的多元化使得人们的娱乐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百花齐放本是好事,但多元化带来的负面作用就是娱乐圈乱象横生。
表面上看来,这次潘长江蔡徐坤事件是由于粉丝的不理智才闹得一发不可收拾,的确,两位当事人都已经出面解释说彼此相安无事了,粉丝还是操着亲爹亲妈的心在前方叫骂,由此看来呼吁理性追星是十分必要的,部分粉丝素质还有待提升。但这只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实力派与偶像派的对立归根结底是口碑与流量的对立。现如今经纪公司包装艺人都要制定人设方案,有些是显性人设,有些是隐性人设,这从最近播出的综艺节目《我和我的经纪人》中可以窥见一二,节目中经纪公司因为朱亚文人设模糊苦恼不已,誓要给朱亚文立一人设不可,原因是什么呢?没有人设,就无法确定受众群体,也就没有市场。其实“偶像派”、“实力派”也是经纪公司的一种人设定位。
“实力派”往往拥有良好的口碑,这就让不少人刻板地认为“偶像等于没有实力,也就等于没有口碑”。近日,流量小花迪丽热巴参加《声临其境》力压蔡明、朱时茂斩获第一,就被很多人质疑是靠流量取胜,最终迪丽热巴也迫于舆论压力退赛了。大众的质疑不无道理,迪丽热巴的表现的确惊艳众人,但与蔡明、朱时茂两位老师的差距也是大家有目共睹,“德不配位”说的就是这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明星不再满足一个人设带来的收益,逐渐开始有了“明星学霸”、“偶像实力派”等等混合人设,恨不得个个都是十项全能型选手,戏做太满难免就会不真实。
人设虽好,却不能贪多,明星应该要做好自己最本职、最首要的工作。既然蔡徐坤兢兢业业的做好偶像明星,并没有标榜自己是实力派,支持潘长江老师的粉丝就应该停止对蔡徐坤的人身攻击;蔡徐坤的粉丝们也应该有自信认为潘长江老师不是因为瞧不起流量明星而故意不认识蔡徐坤,试想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对于潮流的追逐自然不如年轻人那样热烈,人之常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