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明白乐嘉,觉得他有些可笑:性格分裂却在传授性格色彩学,离过几次婚教人经营婚姻,混到最后被传出家了,销声匿迹了,落魄潦倒了……
还有很多人不喜欢乐嘉,觉得他有些离谱:主持时喝酒发飙,对谢娜不礼貌,咄咄逼人,作到没有电视台敢用他……
乐嘉说,这个世界,真性情的人总是输给有城府的人,然而他不想改变自己。
这些年,乐嘉经历了什么?他真的出家了吗?如今的他在做什么?他如何看待那段风光无限却短暂的明星日子?
01
有人说,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尤其是性格敏感偏激的人。
乐嘉,偏偏就是这样的人。
1975年,乐嘉出生在上海,仅仅两个月后,就跟随父母去了偏远的陕西农村生活。
生活的困顿和工作的不顺,让乐嘉的父母心情不畅,争吵成了家常便饭。
不和谐的家庭中,受伤害最大的,往往是弱小的孩子。
所幸,父亲酷爱读书,小乐嘉一股脑扎进书海,用自己的方式逃避着烦恼。
福祸相依,这也为他将来的口若悬河和滔滔不绝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8岁那年的一件小事,一直记在乐嘉心里,像刺一样,不时地扎他一下。
那一天,母亲送乐嘉去上学,拿着大包小包的母子俩,紧赶慢赶,还是错过了公交车。
恰好,母亲领导的小轿车,停在路边正准备出发。
母亲走过去,小心翼翼地询问领导,可不可以捎着乐嘉去学校。
领导面无表情,说了一句“不顺路”,就踩着油门开走了,留下一脸尴尬的母亲。
那一幕,深深刺激了乐嘉。
小孩子的自尊心总是大于天,乐嘉在心中暗暗发誓,他要努力要成功,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扬眉吐气。
16岁那年,乐嘉中专毕业,到了人人羡慕的银行工作。
然而,乐嘉并不喜欢这份朝九晚五,没有自由的工作。
他总感觉自己像一只雄鹰,需要翱翔在更辽阔的天空。
尽管父母一再反对,乐嘉还是辞去了工作,他不想把生命浪费在银行三尺柜台上。
辞职后,乐嘉卖过房子、卖过保险,一直在尝试新工作,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
1993年,乐嘉遇到了一位做直销的姐姐,踏入了销售行业。
选对了路,成功会来得相对容易。
在销售行业,乐嘉如鱼得水,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头脑灵动口若悬河的他,第一年就成为宁波地区的销售冠军,还是公司最年轻的培训导师。
也正是这个时候 ,乐嘉遇到了第一任妻子,一位家境优渥的富家千金。
02
乐嘉和女孩爱得如胶似漆,无奈女孩父母极力反对。
乐嘉的家境和工作,女孩父母无不嫌弃,无奈女孩对乐嘉死心塌地,决定先上车后买票。
看着女儿已经怀孕,岳父母无奈之下只得同意他们的婚事。
婚后,岳父母也不曾给过乐嘉好脸色,心高气傲的乐嘉无法忍受,和妻子也产生了嫌隙,生下孩子不久,两个人便分道扬镳了。
贫穷,像一根刺,再一次深深刺痛了乐嘉。
拼,拼事业,拼前途,是为了证明自己,也是为了争一口气。
乐嘉去进修了大学文凭,学习工商管理和心理学,甚至学了表演,他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全方位的人才。
2001年,又一直销企业进入国内,乐嘉大展身手的时机来了。
有经验的他顺利加入新公司,他激情澎湃的演讲能瞬间激发听众的斗志,追捧者众,最多的时候一场演讲有上万名观众。
一时间,乐嘉风头无两,意气风发,雷动的掌声愈合了他内心的伤口。
乐嘉再一次遇到了爱情,这次,他选择的是文艺女神。
让乐嘉没想到的是,文艺女神不在乎物质,却更难相处。
妻子对精神共鸣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他们开始有了细节上的摩擦和精神上的互虐,婚姻很快死于琐碎。
第二次婚姻的失败,让乐嘉陷入了困扰,就在那个时候,他迷上了酒精。
他时常在半醉半醒之间发表一些“疯言痴语”,在天亮酒醒后删除。
无可言说的孤独和不甘,交替折磨着乐嘉,他不断思索着过往。
他抛开外在的因素,向内求,他开始更深入学习心理学。
他融会贯通,创立了“性格色彩学”,把人的性格分为红、黄、蓝、绿四种,专门出书介绍自己的理论,并开办各种学习班。
成名之后,乐嘉遇到《非诚勿扰》,开启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
03
2010年,乐嘉已经声名鹊起,他的课程价格不菲却座无虚席,早已不是当年的乐嘉了。
《非诚勿扰》制作方找到他时,他还颇为犹豫,因为答应他可以宣传性格色彩学,乐嘉才决定一试。
乐嘉后来说过,制作方请他参加《非诚勿扰》的目的,无非是通过点评制造看点和用幽默犀利的语言娱乐观众。
他的聪明, 无可否认,更何况,他确实做到了。
《非诚勿扰》的火爆,抹杀不了乐嘉的功劳,这一点,孟非恐怕也不得不承认。
两个光头,一个沉稳能控场,一个犀利有话题,再加上通透有内涵的黄涵,铁三角的组合,让《非诚勿扰》很快风靡全国。
从为人处世来说,孟非像圆形,总是把事情处理得很圆满,把话说得很委婉,近乎滴水不漏;乐嘉则更像多边形,处处是棱角,一不小心就会被他扎破。
这样的两个人,注定是合作不长久的。
乐嘉犀利又一针见血,但后来的他越发主次不分,总想超越孟非,很多时候他反对孟非不说,还把气氛弄得很僵。
孟非比较体谅嘉宾,乐嘉会揭人伤疤,也许他出发点是好的,想直击要害,但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强大的心理承受力,结果总是很尴尬。
甚至,有一次在舞台上,乐嘉追问女嘉宾拥抱自己与孟非有什么差别。
女嘉宾尴尬无比,孟非不得不圆场,眼神中的厌倦已经不想掩饰。
后期,孟非乐嘉不合的消息频频传出,从互相迁就到针锋相对,即便沉稳如孟非,也被乐嘉惹毛了。
孟非曾经发文:“留意一下身边的人,你会发现所谓的犀利往往就是嘴不好,所谓的一针见血经常就是没有教养。”
乐嘉也不甘示弱:“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轻我骗我贱我,如何处之?”
也许,他们并非针对彼此,只是有感而发,但是不再同台合作,终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孟非在江苏卫视,犹如定海神针般的存在,不管从哪方面讲,出局的,只有乐嘉。
离开《非诚勿扰》,乐嘉反而成了抢手饽饽,各大卫视纷纷向他抛出橄榄枝。
04
离开《非诚勿扰》之后的乐嘉,参加过很多节目,《首席夜话》、《夜问》、《超级演说家》、《等着我》、《超级先生》和《妈妈听我说》等节目,都有乐嘉的身影。
然而,参加节目越多,乐嘉的表现就越出格。
《超级先生》中,乐嘉和宁静发生争执,执意让宁静承认伤害了选手。
谢娜上前解围,乐嘉莫名其妙举止轻浮,甚至说:“自从认识了谢娜之后,我都后悔自己当初结婚这么早了。”
乐嘉的行为,渐次失控,让他最终离开屏幕的,是《超级演说家》。
金星遇到乐嘉,那必定是大有看头,谁是肯服输的人呢?
在一次争吵中,金星说乐嘉浑蛋,乐嘉出口无情:“面对情感上,大圣人当然比不过小太监。”
在《超级演说家》决赛中,为了支持残疾选手崔万志,乐嘉当众喝酒,并发起了酒疯。
崔万志被淘汰后,乐嘉开始疯言乱语,鲁豫前去阻止,他让鲁豫闭嘴。
金星劝说也被气到离场,窦文涛被乐嘉大吼“不用你管”后,也离开现场。
大闹一场后,乐嘉算是彻底告别了电视屏幕,没有电视台再敢用他。
如此不遗余力,又自毁前程地支持崔万志,乐嘉到底是为什么?
乐嘉说,自己看的第一本书是《七侠五义》,第二本书是《封神演义》,第三本书是《笑傲江湖》。
武侠小说,影响了乐嘉的一生,他从小就有个武侠梦,想着锄强扶弱。
乐嘉家境平平,吃过苦,被贬低过,底子里是带着自卑的。
经过自己的努力后出人头地,对过往的介怀让他表现出自负,所以有时候会偏执狂妄,自以为是,给周围人带来压力。
自卑和自负的掺杂,让乐嘉拥有很多面。
对崔万志那样的人,乐嘉富有同情心,总是想竭尽所能帮助他们。
对于有些人,乐嘉容易把他们当成“假想敌”,爱用犀利辛辣来待人接物,也许内心还有惶恐不安的情绪。
丢失主持工作的同时,乐嘉的第三次婚姻也悄然结束了。
他的第三任妻子,是才貌双全的学霸,会几国语言,会民族舞,毕业于哈佛大学。
关于这段婚姻,乐嘉所谈甚少,只是在离婚后发文,表示以后自己带着女儿生活。
仿佛一夜之间,乐嘉归零,重新回到起点。
05
告别舞台后,乐嘉重新投入性格色彩学,他说自己是性格色彩的传播者 。
很多人看到乐嘉布衣素食,质疑他落魄,其实他的初阶课4000到8000元,高阶的课,三天七八万,何来落魄之说。
这些年,他带着女儿生活,因为教育女儿,也引发不少争议。
他带着4岁的女儿徒步沙漠,4天走完76公里路,不让孩子无理哭闹,即便孩子腿上起大片红疹,脚上起成片水泡,也不让孩子求抱。
他送女儿去少林寺习武,看着女儿练到崩溃,也强忍着让她坚持。
面对“狼爸”质疑,乐嘉说:“女孩子家,没生在王室,不可能一生时刻有人照料你,送你进少林两周,吃点小苦,练点功夫,强身健体,学习自救,知道生命有美好有追求,世道有艰险有歹毒。以后,没人保护你时,遇见坏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若有恶人欲取你性命,记住活命第一,忍无可忍,无须再忍,万不得已,送他上天。 ”
父母爱子女,为之计深远。
乐嘉这样做,何尝不是一种未雨绸缪、深谋远虑的爱。
近日,乐嘉分享了和女儿互动的视频,因为坐姿被批太过亲昵失了分寸,乐嘉一如既往地回怼,表示太多人想着教他做爸爸不厚道,他女儿也回“爸爸,他们吃得很饱吗?”
看来,乐嘉女儿之犀利口才,不输老爸。
乐嘉说,25岁时他在思考人为啥活着,30岁在想人的归宿在何方,35岁他不知道哪里是他的家,40岁时有人说他落魄潦倒有人说他出家了,变成扫地僧。
乐嘉自称自己是龙门派弟子,却并没有出家,他只是在修炼自己的内心。
谈及走红那几年,乐嘉说,从来没有把电视明星这一身份放在内心,更直言:一日成名,终身受累,逃无可逃。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有多少人讨厌乐嘉的犀利狂妄,就有多少人喜欢乐嘉的真性情。
有人说,乐嘉有能力却张扬,爱较真又放飞自我,犀利的语言犹如一把刀子,总是在伤人。
乐嘉说:这些年我忍受太多移花接木、断章取义、指鹿为马,真性情总是输给有城府,我只想锄强扶弱。不明真相的路人朋友,最后会发现,我和他们一样,是心怀善良的人。
乐嘉研究了二十多年性格学,很清楚自己的性格缺陷,可能单纯就是不想改变。
他传播性格色彩学的意义,也许只是为了想改变的那部分人吧。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自信自恋,也是一种幸福。
乐嘉,如果在他认为的世界里活得开心,只要不伤害别人,也没什么不好。
人生苦短,又何必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议论里。
平心而论,没有他的《非诚勿扰》,确实少了些味道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