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人心确实很奇怪。
几乎在任何事情上都会表现出“利己排他”属性。
尤其在追星这个问题上。
且无视年龄大小。
比如有个一直夹缠不清的奖项问题。
四大天王同台竞争期间,“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和“金曲金奖”孰轻孰重?
张学友和黎明人手四个“金曲金奖”,部分粉丝说“最受欢迎男歌手奖”是安慰奖,而刘德华六个、郭富城三个“最受欢迎男歌手奖”,部分人又转而说“金曲金奖”是安慰奖。
那么真相是什么?
关于这两个奖项。
而其实十大劲歌金曲的官方定义就已经讲得很明白。
“最受欢迎”得奖结果往往会成全场最注视的焦点,被视为谁是香港乐坛的天王和天后,"金曲金奖”是压轴大奖,代表着单项歌曲的最高荣誉,是综合各种因素后颁发的全年最高奖项。
很多人都是选择性理解,比如关于"金曲金奖”,他们只会看到“最高奖项”四个字而忽略前面所说的单项歌曲,所以说到底,这个奖是“单项歌曲”的全年最高奖项,而非针对歌手全年成绩的一个定论。
但毫无疑问,金曲金奖是一个顶级的乐坛奖项。
论及重要性,堪称能与“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并驾齐驱。
当然,其实以前就讲过,任何奖项都不是完全由歌手自身成绩决定的,其背后必然有比如唱片公司的角力及人际的一些因素左右,无论是谭张梅陈年代,还是后来的四大天王,这个问题都无可避免。
比如“最受欢迎女歌手奖”和“金曲金奖”全部挂零的陈慧娴、林忆莲和陈百强,不够实力?
所以对奖项问题,一定要理性看待。
重申此前的一个观点,对拿奖的人应该祝贺,但并不能用以踩低旁人。
但金曲金奖仍然是天王之憾。
记得看过一个访谈。
主持人问刘德华,你一直参加十大劲歌金曲到2006年,有没有想过拿“金曲金奖”?他很坦然说没有。
但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的眼神中似乎有过瞬间的无奈。
复盘九十年代来看,各大颁奖礼的大奖,四大天王几乎轮着拿了个遍,唯独“金曲金奖”轮空刘德华、郭富城,另外两个天王却似乎有太“撑”之嫌。
但是不是真的歌曲质量和唱功太差?
翻翻其他奖项情况,叱咤乐坛的至尊歌曲大奖,郭富城两首与张学友齐平,黎明一首而刘德华空缺;十大中文金曲的“全球华人至尊金曲奖”,刘德华和郭富城各一首、黎明三首而张学友空缺,再结合十大劲歌金曲的“金曲金奖”。
有答案了吗?
天王年代里,这些大奖其实就是一个轮转的概念。
其后体现的是歌手的作品质量、年度演唱会、销量及影视、广告等综合表现,以及唱片公司的资源和关系支撑,但恰如郭富城在访谈中所言,从小看劲歌金曲,觉得“最受欢迎男歌手奖”是一个最有分量的奖,这是一种纯粹的普通观众和歌迷视角。
所以对于歌手而言,当“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和“金曲金奖”有机会可以二选一的时候,必然首选“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再举个例子,1997年和1998年,十大劲歌金曲的“最受欢迎男歌手奖”颁奖嘉宾分别是小室哲哉和席琳迪翁,从规格上也可见一斑。
对郭富城而言,孜孜以求的当然是“最受欢迎男歌手奖”,四年内夺得三次,也足慰其心。
这个奖项刘德华拿了多达六次,他当然也有想过补齐最后一个奖项空缺,但平衡问题是任何奖项都存在的,如果你再拿金曲金奖,则意味着大奖进一步向你倾斜。
而当天王年代远去,刘德华作品质量也无法与九十年代的巅峰相比,所以就此画上句号。
若换到十大中文金曲的“全球华人至尊金曲奖”,就可称歌神之憾。
但与刘德华同理,销量大奖几乎全部被歌神拿走,其他奖再拿就会过度破坏平衡。
这就是“天王之憾”的真相。
文末推荐两首歌曲。
一首是刘德华的《你是我的女人》,另一首是郭富城的《爱的呼唤》。
质素极高,词曲唱皆佳。
无论拿不拿奖,都足称金曲。